『廠商活用金融工具進行轉型升級之策略與技巧』,這個課程名稱非常的令人期待,因為運用金融工具可使財務操作進行轉型及升級,感覺這是財務人員需要深入了解的課題。
課程的內容如下:
1、 企業的資本籌措技巧:主要是由股東轉而向同業、員工…等任何可籌集資金的管道,而最好的方式是引進實力堅強的投資者,如金融機構或政府或大型企業等成為股東,如此一來可有效利用這資源,而進行財務操作。
2、 從金融探討企業的融資策略:可在台灣DBU或OBU的金融市場融資(如海外信保、國合會信保、榮邦專案等),而融資的方式有股權合作、策略聯盟、互動關係合作、尋求政府優惠與補助條件(如信保基金作保證等)、授信與融資條件等(擔保或無擔保借款等)。
3、 企業如何靈活運用交易型的融資:是無成本之負債,即向供應商賖欠,如延長應付款項時間,及向下游客戶收取預收款或存入保證金,縮短應收款項。
4、 產銷鏈合作的財務工程:在產銷面可以聯合接單、採購,分配生產,資本面可以上下游交叉投資,由市場面選定結盟夥伴,將業務關係拓展成合資關係,善用政府提供之優惠政策,結合金融,政府或法人股東,提升債信,並達到難以被取代的生存地位,調整企業在產業中的定位,擴大企業之附加價值,如此才能建構跨國產銷優勢。
5、 企業國際化的財務佈局:
1、 國際化企業集團的融資管道,在台灣公司由股東或關係人(股本、股東往來等)、政府體系(信保基金等)、金融體系(銀行授信)、交易對手體系(延長付款)等。大陸公司則是由台灣母公司注資,或外債或交易融資,或向當地銀行、外商銀行融資,或利用境外銀行保證(STANDBY L/C)等。
2、 台商如何操作全球化的企業佈局:認清全球各區域產業結構之消長,消費市場、製造基地與經營管理之串聯,產銷鏈之策略聯盟,從傳統交易演變到相互投資,利用各國皆有的奬勵與優惠措施,善用區域經濟體系內之特殊優惠。
3、 台商在兩岸間之資金調度:(參考日商對外投資之財務佈局策略)
◎初期到位資本額很小(預設停損點),其餘用外債借款(預留撤退後路及增資準備),低股本高負債的財務槓桿操作
◎當地收取預收款或存入保證金,向供應商賖欠材料款(交易型負債-無成本之負債)
◎以原本要匯入資本金作保證,透過日方銀行開立STANDBY L/C,向當地銀行借款(將實力留存國內)。
◎請當地股東提供房地產抵押或關係企業聯保(咬住當地股東)
|